3月7日,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FSHOW第二屆灌溉施肥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,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高祥照處長表示:“水肥一體化,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技術,更是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的“一號技術”。
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在FSHOW論壇做報告
嚴峻現狀
目前,我國人口占世界20%,水資源總量為2.8萬億m3/a,其中,地表水約2萬億m3/a,地下水約0.8萬億m3/a。水資源總量占世界6%,人均水資源量為世界1/4,居世界第109位?!叭硕?,地少,水缺”是我國農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,同時“缺水”比“缺地”的情況更為嚴峻!
伴隨農業的發展,中國的肥料行業卻呈現是供應過剩,資源嚴重浪費的現象。據統計,我國肥料的平均利用率僅為27.5%左右,而歐美發達國家肥料利用率達到60—70%,差距相差一倍!肥料的浪費,不僅浪費了有限的資源,同時對土壤和地下水成了巨大的污染。在第四屆國際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,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福鎖表示:“過量的使用化肥使得氮污染成為地球生命的隱形殺手?!?br />
歐美借鑒
眾所周知,以色列是罕見的土地貧瘠、水源奇缺的國家,年降水約200毫米,在沙漠地區更少,僅有25到50毫米;人均水資源270噸,不足世界的3%。全國90%的土地是沙漠,一半以上的地區屬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氣候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摸索,依靠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成型和發展,實現了驚人的跨越。2011年,以色列農業產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國時增加了數百倍,以色列農產品自給率達95%,以色列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是糧食、糖、油、咖啡、茶等;出口主要是水果、蔬菜、花卉等。進出口相抵,每年凈出口大致為2億美元。每個農業從業人員從50年代初期平均養活17人到現在養活90多人。農業不但滿足了國內95%左右的需要,還大量出口農產品,并向世界上60多個國家輸出農用物資設備和傳授農業生產技術。
發展建議
以色列的成功,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指明了發展的方向。參照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,大力推廣農業灌溉的管道化、自動化,大力推廣噴灌、滴灌、微灌技術和設備,加速實現六個轉變:1.渠道輸水向管道輸水轉變。2.由澆地向給莊稼供水轉變。3.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轉變。4.水肥分開向水肥耦合轉變。5.單一技術向綜合管理轉變。6.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。
國家政策
為促進我國水肥一體化的發展,大力發展節水型高效農業,2013年3月農業部辦公廳印發《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》。意見提出我國水肥一體化發展目標:到2015年,我國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總面積達到8000萬畝,新增推廣面積5000萬畝。玉米1500萬畝,小麥500萬畝,馬鈴薯500萬畝,棉花500萬畝,蔬菜800萬畝,果樹1000萬畝,其他農作物200萬畝。實現節水50%,節肥30%,糧食作物增產20%,經濟作物節本增收600元。
為鼓勵農業綜合發展,國家制定了農業好政策:
“四補貼”:糧食直補、良種補貼、農機具購置補貼、農資綜合補貼等,資金由2004年的145億元,增加到2013年的1673億元,其中良種補貼226億元、農機購置補貼217.5億元、種糧直補151億元、農資綜合補貼1078億元。每畝種糧補貼由不足10元增加到近100元。
“一獎勵”:中央對產糧大縣進行獎勵,資金由2005年起的5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80億元,1000多個產糧大縣納入獎勵范圍。
“技術補貼”:高產創建、標準園建設、測土配方施肥、土壤有機質提升、地膜覆蓋、節水增糧、一噴三防、華北地下水超采治理、援疆等等。
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,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,結合中國農業發展基本國情,灌溉與肥料行業攜手共進,共同奮斗,推動水肥一體化發展,真正實現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快速轉變!